近日,走进五原县新公中镇永联村无膜浅埋滴灌玉米示范田,连片的玉米苗郁郁葱葱,叶片舒展、茎秆挺拔,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标志着无膜浅埋滴灌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初显成效,为全县粮食作物绿色高效种植探索出了新路径。
作为农业大县,五原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过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进步理念,针对传统覆膜种植带来的残膜污染难题,积极引进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技术。今年,全县在新公中镇等粮食主产区规划建设无膜浅埋滴灌玉米示范田700余亩,通过 “技术创新 + 示范引领”,探索节水、省工、减污的种植新模式。
无膜浅埋滴灌技术通过将滴灌带浅埋于地表下5-10厘米,结合土壤保墒改良技术,在不使用地膜的情况下,利用滴灌精准供水供肥,既满足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又减少了地膜残留对土壤的影响。从目前长势来看,玉米出苗率达到95%以上,株高、茎粗等指标均优于传统露地种植,而且省去了铺膜、收膜环节,每亩能节省成本100多元。同时该技术还能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相比传统漫灌节水40%以上,契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需求。
为确保技术落地见效,五原县组建了 “科研院所 + 农技推广 + 种植主体” 的技术服务团队,从播前土壤处理、滴灌带铺设,到苗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精细化指导。针对不同地块的土壤墒情和肥力,制定特点化滴灌方案,精准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实现 “按需供给”。同时,通过举办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班,组织种植户实地查看玉米长势,讲解无膜浅埋滴灌的技术原理和优势,打消农户对 “无膜能否保墒” 的顾虑。
“以前担心不铺膜会干旱、出苗不齐,现在看这苗长得比往年还好,还省了收拾地膜的麻烦。” 种植户李海看着自家的示范田满脸笑意。据测算,无膜浅埋滴灌玉米每亩可减少地膜使用量 5-8 公斤,从源头上遏制 “白色污染”,同时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种植效益。目前,示范田玉米即将进入拔节期,各项生长指标均达到预期,为后续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人员将持续跟踪示范田玉米生长情况,做好产量测产和效益分析,拓展资料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模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项目,逐步扩大应用范围,推动粮食作物种植向 “绿色、高效、可持续” 转型,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保护 “双赢” 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五原县农牧和科技局